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的负责人介绍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发展历程。该标准于2002年首次颁布,并在2011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与2011年版相比,2019年版标准在养老护理员的技能要求上进行了显著增强。
技能要求的增加
2019年版标准顺应居家和社区养老的需求,在各职业等级中新增了养老护理员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应具备的技能要求。同时,强调了消防知识在养老安全中的重要性,在“基础知识”部分新增了“消防安全”内容。此外,针对失智老年人的照护需求,标准将“失智照护”分层次纳入各职业等级的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根据地方在“养老顾问”服务等方面的积极探索,新增了“能力评估”和“质量管理”两项职业技能。
养老服务的新需求
自2012年以来,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新的需求不断涌现,养老护理工作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特别是面对2.49亿老年人和4000万失能及半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照护需求,现有的养老护理从业人员仅有30万,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入职条件的放宽
为了吸引更多人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缓解人才短缺的问题,2019年版标准放宽了养老护理员的入职条件。具体来说,将从业人员的“普通受教育程度”要求由“初中毕业”调整为“无学历要求”;将五级/初级工的申报条件由“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调整为“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1年(含)以上”。此外,未取得小学毕业证书的考生可以通过口试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考试,主要考核从业人员应掌握的基本要求和相关知识。
职业晋升通道的畅通
为打通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晋升通道,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2019年版标准将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技能等级由四个增加至五个,新增了“一级/高级技师”等级,明确了康复服务、照护评估、质量管理和培训指导等职业技能。同时,申报条件也进行了较大调整,增加了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大专及以上毕业生的申报条件,规定中职中专毕业生可直接申报四级/中级工。此外,职业技能等级的晋升时间也得到了缩短,申报五级/初级工的从业时间由原来的2年缩短为1年;取得五级/初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后,申报四级/中级的时间由5年调整为4年。
未来展望
据悉,下一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民政部将以2019年版标准的公布实施为契机,建立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开展养老护理员培养培训示范点建设,并实施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确保到2025年底前培养培训200万名养老护理员。
报考中级养老护理员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需持有养老护理员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结)业证书;
2. 取得初级养老护理员证书,并且获得中级技能培训的合格证书;
3. 持有初级养老护理员证书并且从业满2年;
4. 连续从事本职业(工种)工作5年以上的人员,需由单位出具原始证明并加盖公章。
老年护理证的考试需要在当地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进行报名。报考的基本条件包括:1、完成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并达到规定的学时要求,获得毕业(结业)证书;2、在本职业领域内连续见习工作至少两年。
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能力特征
养老护理员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特征:1、手指和手臂灵活,动作协调;2、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和形体知觉;3、拥有良好的空间感和色觉能力;4、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养老护理员的工作职责
养老护理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1、始终面带微笑,仪表端庄,语言文明,举止得体;2、上班时穿戴整洁的护理工作服,按照护理流程对老人进行护理,确保操作规范到位;3、保持老人身体、衣物、床上用品及室内环境的清洁与整齐。
老年护理证的考试时间和地点会在准考证上明确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