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眼药水前,首先要确保双手已清洗干净。接下来,用一只手轻轻扒开上下眼皮,使眼睛保持张开状态。
滴药水的正确位置
将眼药水滴嘴保持在距睫毛5到10公分的地方,注意不要碰到睫毛。将药水滴入下眼皮里面,也就是结膜囊内。为了确保药水分布均匀,可以转动眼球几下。
闭眼休息
滴完眼药水后,轻轻闭上眼睛,休息片刻,以让药水充分吸收。如果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眼药水,建议间隔5分钟,以避免药效相互影响。
点眼药前的准备
◆ 如果使用的是混悬剂类型的眼药水,应先摇晃药瓶,使药水均匀分布。
◆ 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可以躺下或坐在椅子上,头部轻轻后仰,或者让患者平躺,眼睛看向上方。用非惯用手的食指(如右撇子则用左手)轻拉下眼睑,露出眼白与下眼睑结膜之间的红白交界处。
◆ 确保眼睛是睁开的。可以用任意一只手指撑开眼睛,通常人们更喜欢使用非惯用手的食指(如右撇子则用左手)来撑开。将药瓶口朝下借助重力,让药水直接滴入眼内,而不是滴落在眼睑或脸颊上。使用惯用手的小拇指(如右撇子则用右手)稳住非惯用手的食指,这样可以准确将药水滴入眼睛。
◆ 结膜囊只能容纳一滴的眼药水量,因此每次一滴即可,避免浪费。
◆ 滴完眼药水后,轻轻闭眼3分钟,切勿用力闭眼,以免将眼药水挤出,影响治疗效果。用食指轻压眼内角,防止眼药水通过鼻泪管流入喉咙,引起苦味或药水味,同时也避免药水经鼻粘膜大量吸收,引发不必要的副作用。如果需要滴两种以上的眼药水,不同的药水应间隔5至10分钟再滴。
其他注意事项
滴眼药水前后要洗手,以免污染眼药水或眼睛。使用过程中注意不要让药瓶口接触眼睛或其他物体,保持药水的无菌状态。定期检查眼药水的有效期,过期的药水不可使用。如果出现眼部不适或异常,应及时就医。
不请自来。我近日在医院照顾心梗住院的父亲。同病房中有一位88岁的老大爷,因中风瘫痪已多年。最近武汉的天气寒冷,老大爷住院后,家人特意为他请了一名护工。老大爷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清醒时他会频繁要求吃饭喝水。然而,这些需求常常招致护工的训斥。据同病房的病友家属透露,夜里老大爷口渴,呼喊护工一个多小时却无人应答,有时甚至遭到护工的耳光。对神智清醒的老人,护工则不敢如此放肆。那些家属来访较少的病人,也常常遭遇类似的困境。
护工市场乱象频发原因探讨
护工市场乱象频发的根本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护工的资质审核和培训体系不完善是主要问题之一。当前,护工行业准入门槛低,许多人在未经过专业培训的情况下便上岗服务,导致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发生虐待老人的事件。
其次,市场需求量大且供给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住院护理,但医院和专业护理机构的护工数量远不能满足需求。这种供需失衡的现象导致一些不合格的护工进入市场。
再次,家属对护工的监管不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许多家属忙于工作或生活,无暇全程陪护老人,导致护工在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容易出现服务态度差,甚至虐待老人的情况。
最后,法律法规的缺失和执法力度不足也是导致护工市场混乱的原因之一。目前针对护工市场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也较轻,难以起到震慑作用,导致一些护工敢于铤而走险。
要解决护工市场乱象频发的问题,需要从完善资质审核和培训体系、增加护工供给、加强家属监管,以及健全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着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护工市场的服务质量,保障老人的合法权益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