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养老护理员的工作面临不少挑战。由于老人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和年轻人有显著差异,因此护理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细心。
衣物护理
老人在穿着方面大多讲究节俭,不追求时尚,认为衣服够穿就行了。许多老人觉得购买新衣服浪费,可能因为他们担心寿命有限。即使衣服破了,老人也倾向于缝补后继续穿,这时护理员需要帮助老人修补衣物。
饮食护理
老人在饮食方面非常挑剔,因为牙齿不好,他们只能吃软烂的食物。然而,青菜煮得太烂会影响口感,所以菜肴既要煮得适合咀嚼,又不能太烂,这是一项技术活。此外,老人的味觉迟钝,菜肴对年轻人来说味道合适,但老人可能觉得淡而无味,因此护理员需要特别注意调味。
居住条件
大多数老人不喜欢空调和风扇,更偏好通风良好、凉爽的房子。护理员需要适应这种居住环境。如果老人不能自理,护理员还需要帮助他们洗头、洗澡、洗衣服、喂饭等。一旦老人心情不佳或者生病,可能会变得絮絮叨叨,此时护理员要多加关心和照顾。
老人习惯和情感护理
老人的生活习惯难以改变,往往依照自己的习惯行事,性格也比较固执和孤独。例如,我的母亲尽量不麻烦别人,即使到了80多岁,还自己种菜、做饭。如今她91岁,膝盖痛无法行走,但仍能自己吃饭和洗澡。现在,她需要子女送饭送水,她一生为子女付出,几乎未曾为自己着想,时刻挂念子女们的健康和工作,即使不能再干活,也显得非常无聊,甚至会因为耳聋导致交流困难。这表明照顾老人并不容易,要求护理员拥有爱心、耐心和相关护理知识。
因此,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并非人人适合。如果你具备爱心、耐心以及护理知识,那么这项工作对你来说相对容易;否则,可能会觉得非常困难。
养老护理行业中的青年护理员成为稀缺物种,这一问题亟需解决,而且已经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要想留住养老护理员,这个问题需要从系统性角度来解决。单靠养老院或者养老护理员个人的努力,很难彻底解决问题。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加剧,需要养老服务的群体不断增加。人们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长,而且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换句话说,大家希望得到更多更好的养老服务。然而,当前的养老护理队伍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一方面,养老护理涉及医学、心理学、伦理学、营养保健学以及运动健康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知识,但实际上具备这些知识素养的养老护理员屈指可数。具备上述多学科知识的护理员需要经过长期培养,相应的,他们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也应相对较高,而这正是目前许多养老院所欠缺的。
此外,过于年轻的护理员由于人生阅历浅,可能无法完全理解老年人的各种苦衷;而老年护理员则因为体力和精力的不济,难以胜任这一重任。这构成了一个显著的矛盾。那怎样才能留住养老护理员呢?
提高待遇并非长久之策
单纯提高待遇和增加工资只是权宜之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长远来看,应该通过国家立法提升养老机构的社会和政治地位,增加国家对养老行业的投入和保障。同时,应当将养老护理员作为一种职业进行定位。大学需要设立相应的专业科系,进行专门培养;政府要适时投入资源进行扶持;社会也应当更多地捐助、支持并包容这一群体。
社会多方支持
年轻人也应当树立理想和志趣,愿意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家庭也应该更多地理解和支持。如果年轻人觉得在养老护理岗位上能够愉快地工作,认为这份工作有价值、有前途并且受人尊重,那就有可能留住这些人才。相反,如果工作收入低、劳动强度大且缺乏尊重和前景,那么留住人才将会非常困难。
解决青年护理员稀缺的问题需要多方努力和综合措施,让养老护理行业成为一个被尊重、有前景、有保障的职业,才能真正吸引和留住年轻人才。
作为养老护理员,主要职责是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这些工作包括帮助老人起床、洗漱、穿衣,以及协助他们进餐。护理员还需要定时检查老人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和体温,以确保他们的健康状况在可控范围内。有时,护理员还需协助老人进行简单的康复训练,或为卧床不起的老人提供翻身和按摩服务,以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褥疮。
工作强度及疲劳程度
养老护理员的工作确实十分辛苦,需要长时间站立和搬动老人,这对身体的体力和耐力要求较高。此外,夜班是养老护理员工作的一部分,需要时刻保持警觉,随时应对老人的突发情况。因此,护理员往往感到身心俱疲,但看到老人的笑脸和逐渐恢复的健康,仍然会觉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社会保险及福利待遇
关于是否提供五险一金,这取决于雇佣单位的规定。正规的养老机构一般都会为员工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然而,有一些小型或非正规的养老院可能并不会提供如此全面的福利。因此,在应聘前,建议详细了解雇佣单位的福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