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师是指那些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通过个案、社区和小组等专业方法,帮助机构和个人发挥其潜能,协调社会关系并促进社会公正的专业人员。这一职业旨在通过多种社会工作手段,维系和改善社会的良好秩序。
社会工作师的活跃领域
当前,在我国社会工作师主要活跃于民政、妇联、慈善机构、社会团体机构、社区服务机构、街道办事处等多个领域。此外,他们的服务范围已逐步扩展至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和心理辅导等领域。他们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社会工作师的职业资格与考试
社会工作师是一个新的职业资格,《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大纲》已经获得人事部的审定通过。这标志着社会工作者首次被纳入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的范畴,为该职业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社会工作师证书的价值
获得社会工作师证书对求职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1. 该证书属于职称类证书,无论未来在何地工作,这一水平职称将伴随着持证者终身,成为其能力水平的证明和工资待遇的评定标准,并且会随人事档案一同留存。
2. 考取社工证可以在社区招聘考试中享受免笔试或加分的待遇,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每月还会获得相应补贴。
3. 近年来,国家取消了许多证书,目前保留发放的证书共计151个,其中社会工作师证书被列为中国十大最有用的证书之一。这表明,许多职业的内容和方向将融入社工证的范围内,进一步提高证书的实用性和认可度。
每天都有新的公职机会。近期我们收到很多小伙伴的咨询,大家都在问@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是不是一回事儿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何区别与联系吧!
一、社区工作者
什么是社区工作者呢?社区工作者是指经过一定的选拔或公开招考程序,被各街道(镇)或社区的两委一站(党委党组织、居委会、社区服务站)选用的人员。他们在社会基层社区内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和其他公益服务,服务对象为居住在小区内的各类人群。目前,我们所说的社区工作者一般包括居委干/部和网格员。
因为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目的是服务社区居民,所以他们的工作时间通常根据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设置,通常是正常上下班时间外加值班制度。通常一天的正常办公时间不少于7小时,每周不少于35小时,但值班时间在各地有所不同。作为直接服务群众的部门人员,社区工作者的值守和加班任务较重,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期间,**任务尤为繁重。而且,大部分地区的社工值班都是义务劳动,没有额外补偿。
社区工作者的招聘一般通过各地区、街道办事处按各自需求,通过各地区政府网站、人事考试中心网站上发布招录公告,报考人员通过各区自行设置的考试即可。
二、社会工作者
再来看看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在我国,社会工作者专指一种新的职业资格证书。我国的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考试由人事部、民政部组织实施,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社会工作者合格证书的人员,表明其已具备相应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水平和能力。该考试分为助理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高级社会工作者三个级别。
三、社区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的区别
由此可见,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有明确的区别:
第一,两者的定义不同。社会工作者是一种职业资格证书,而社区工作者是一种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工作岗位。
第二,两者的服务范围不同。社会工作者面向全社会,涉及范围广泛,而社区工作者主要服务于社会基层社区。
第三,两者的组织形式不同。社会工作者考试由人事部、民政部组织实施,全国统一考试,而社区工作者是由各地区、街道办事处按各自需求,通过各地区政府网站、人事考试中心网站发布招录公告,报考人员通过招录考试即可。
当然,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之间也有联系:
第一,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都属于社会公益服务范畴,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工作者脱胎于传统的社区工作内容,逐步走向职业化、专业化和制度化。
第二,报考社区工作者的考生如果持有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可以优先考虑。
关于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的区别与联系,你了解了吗?若有疑问,欢迎咨询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