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是城市居民,前妻去世后留下一个儿子。现在的妻子李某是来自外地某村的“外来媳”,并且没有当地城市户籍。半年前,张某失业了,不幸的是,他被诊断出患有癌症。几轮治疗下来,花光了家中的所有积蓄,全家人正在为筹措治疗费用发愁。张某的儿子刚考上初中,家庭的重担全落在了李某肩上。她不仅要照顾卧床的丈夫,还要赚钱养家。由于缺乏相应的工作机会,李某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
案例分析题一:刘先生的生活困境
刘先生曾是一家公司的销售员,但在经历了一次车祸后失去了双腿。他的妻子在一家大公司工作,收入丰厚,儿子学习成绩优异且懂事。然而,刘先生的母亲年老体弱,照顾刘先生显得吃力。妻子因工作忙碌,无暇顾及丈夫,社区也未能提供生活照顾和康复服务。一年来,刘先生一直待在家里,情绪易激动,常常独自哭泣。原本开朗、爱与人交往的刘先生,变得沉默寡言,不再与朋友和同事来往。
妻子看到丈夫变得越来越孤独,前来求助社会工作者。
:
1. 请你从优势视角分析案例,从环境优势、环境劣势、个人优势、个人劣势方面分析该案例。
2. 作为社会工作者,对刘先生可以采取哪些辅导策略?
案例分析题二:大勇的情绪问题
大勇出生后不久父母便离异了,没有尽到照顾的责任。大勇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受到的约束比较少,经常与同学打架,最终被判入狱,后转入社区进行矫治。在社区期间,大勇对家人和比他强的朋友感到不满,对社区中显阔的人也看不惯,情绪波动频繁,常大发脾气。社区工作者针对大勇的情况,积极与他沟通,并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运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帮助大勇改变易怒的情绪问题。社区工作者采用基线测量方法介入治疗,记录大勇1—3周情绪激动的次数(分别为每周8、9、7次),从第四周开始进行介入,记录4—10周情绪激动的次数为每周6、5、4、3、2、2、3次。
:
1. 基线测量方法的含义。
2. 从案例内容分析,阐述基线测量的操作程序
3. 画出基线测量图,并从平均次数分析介入效果。
方案设计题一:小明的行为问题
小明,16岁,初中生。在小学时,他是个人人称赞的好孩子,但上初中后开始沉迷于网络,学习越来越不专心,没有要好的朋友,与同学的关系紧张,还经常与同学打架,有时甚至顶撞老师。小明的父亲50岁,是某局局长,工作辛苦,很少过问小明的事情。小明的母亲是家庭妇女,学历低,从小到大都是她在照顾小明。她希望小明长大后不要像她一样没文化,对他管教甚严。小明的母亲经常埋怨父亲的教育方法不当,儿子大了,打骂已经力不从心。有一次父亲打小明时,小明甚至还手打了父亲。面对这种情况,家里寻求社工的帮助。
:
1. 简述家庭结构治疗模式。
2. 作为社工请你列出该家庭的治疗方式。
方案设计题二:城中村青少年社区服务
假如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服务于城郊结合部的一个城中村,这里主要居住的是外来务工人员。由于附近工厂以制造业为主,工作强度大且经常加班,许多务工者没有时间关心子女的成长。不少孩子初中毕业后不再继续读高中,而是流落社会,平日无所事事,经常在社区聚众滋事,如破坏公物、欺负敲诈中学生、打架斗殴等。请针对这一情况,设计一份青少年社区服务方案。
个案分析:小安的康复需求
小安,男,26岁,大学三年级时因精神疾病退学。退学后,小安在精神卫生中心接受了4周治疗后出院。小安的母亲提前退休,全心照顾他,但某些社会机能仍在退化。朋友和同学开始疏远他,有些居民因偏见而对他指指点点,使原本内向的小安备受情绪困扰,更加沉默寡言,越来越没有自信,整天不想出门。小安因服药有副作用而偷偷藏药和减药。社区也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不久,小安的精神疾病再次发作。在3年内多次住院后,父母无奈将他送进精神病院。1年后,小安病情稳定,经诊断可以出院。他想回家,想接触社会、交朋友,学习一些技能从事简单工作。父母为了他的康复,准备搬到一个环境幽静、能提供康复和职业训练的社区居住。自从小安患病以来,父母一直觉得压力大、焦虑,对照料小安既没有信心也不懂技巧,非常希望有专业人士的帮助。医院的社会工作者准备为小安出院回归社区提供服务,并联系了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
:
1. 从社会支持来源看,小安康复的哪些支持存在不足?
2. 小安的需要及家人的需要分别是什么?
3. 整合小安及家人的需要,基于医务社会工作的思路,写出“出院计划”的内容。
案例分析:快乐山社区老年人的问题
快乐山社区位于某市中心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20%左右。他们大部分是退休老人,有一定文化水平,经济及健康情况都不错。除少数老人担任楼组长外,多数老人很少参与社区事务。社区旁边正在建设一个大型商场,可能会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
1、服务有成效——客观真实
优秀个案案例必须真实可信,源自社工的实务过程,并能够全面呈现助人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案例应包括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之间的互动过程及场景描绘。同时,服务必须有效,能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并帮助其解决问题。
2、凸显专业性——方法技巧运用适当
社工应根据对服务对象问题和需求的分析,恰当地运用专业方法与技巧。这不仅展现了个案工作的流程,还体现了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取向及专业理论与方法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