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男护工给女病人接尿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病人需要照顾,不应简单地以性别来区分护工的责任。虽然男护工和女护工各有各的优点,例如在需要搬动病人的时候,男护工的体力优势显得尤为重要,但在接尿这种涉及隐私的情况下,如何避免尴尬并有效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然而,有些人认为这种安排并不方便。俗话说“男女有别”,男护工给女病人接尿确实可能会带来不便和尴尬。所以在选择护工时,最好还是考虑请同性护工,这样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尴尬和不便。
在护理工作中是否选择同性护工,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情况来决定。虽然男护工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在涉及隐私的护理工作中,考虑到患者的舒适度和心理感受,选择同性护工可能是更为妥善的解决方案。
先准备好必要的辅助物品。在卫生间里安装扶手设施,并备好卫生纸;必要时可以在床边放置坐便椅,以便老人使用。
帮助老人进入卫生间
使用轮椅推行或搀扶的方式协助老人进入卫生间。在此过程中,务必确保卫生间的地面干燥,避免因地面湿滑导致老人摔倒。
协助老人使用坐便器
双手抱住老人的腋下,帮助老人安全地坐上坐便器。确保老人的姿势稳定,避免发生意外。
清洁和擦拭
帮助老人清洁,如老人能够自理,则让其自行擦干净;若老人需要帮助,可以由护理员协助完成清洁工作。然后搀扶老人回房间休息,必要时也可使用轮椅推送老人返回房间。
冲水和打扫卫生
按压坐便器的冲水开关进行冲水。确保清理卫生间,擦干地面的水渍,以保持卫生和安全。
导尿术在医学上被称为插尿管,是一种每位医护人员都必须掌握的常规操作。这种技术通常在以下三类情况下使用:
1. 对于患有下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或肿瘤、麻醉与手术后的急性或慢性尿潴留的患者。
2. 对于因外伤如骑跨伤、骨盆骨折、脊柱损伤导致自主排尿困难的患者。
3. 对于危重病人、昏迷患者、需要全麻或进行大型手术的病人,需通过动态观察尿量及检查来监测病情。
4. 对于盆腔、尿道及膀胱手术后的患者,按常规需要留置导尿管。
二、导尿管的插入过程
在插入导尿管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先站在病人的右侧,戴好无菌手套,选择合适规格的导尿管,并在其前端3~4cm处涂抹液体石蜡。对于男性患者,左手托住并稍微向腹部方向拉直(对于女性患者则是用左手拇指和示指分开小阴唇),以显露尿道口。
医生用血管钳夹住导尿管的前端,缓慢将导尿管从尿道外口插入,直至有流出,这表明导尿管已经到达尿道内口,再继续向内插入2~3cm,这是留置导尿管的最佳位置。
三、导尿管的固定
在需要留置导尿管时,应确保其妥善固定。普通导尿管一般用胶布固定。对于男性病人,先用两条纵向宽胶布对称地粘贴在与导尿管上,然后再用一条窄胶布螺旋状地缠绕在上。由于女性患者的会阴部潮湿,胶布常无法牢固粘贴,可以用两条线或胶布交叉绑住导尿管,再将其固定在大腿上以确保不滑脱。如果使用球囊导尿管,在插入膀胱后,需要向球囊内注入15~30ml生理盐水,并调整导尿管,确保其不能再向外拉动。留置的导尿管应连接无菌引流袋并进行尿量计量。如果需要进行化验,应取中段送检。
四、金属导尿管的插入方法
对于尿道梗阻严重、前列腺肥大的患者,通常软性导尿管无法顺利插入膀胱,这时可以使用金属导尿管。首先进行消毒和铺巾操作,随后将向腹侧牵拉,使金属导尿管与身体平行,从尿道口开始缓慢插入。到达尿道膜部与球部时,将导尿管扶正至垂直位置,继续缓慢插入直至膀胱,此时会流出。需要注意的是,金属导尿管仅用于一次性导尿,不能留置。
老年人插尿管时需要注意观察尿管位置、定期更换尿管和尿袋、增加饮水量及定期检查等事项。
1. 观察尿管位置:部分尿管可能因气囊破裂而脱出,需定时检查尿管位置。如果发现尿管脱落,应及时前往医院重新插置尿管。
2. 定期更换尿管和尿袋:插尿管时应定期更换,通常每周更换一次尿管,每三天更换一次尿袋,以防止感染。
3. 增加饮水量:平时应鼓励老人多喝水,保持尿量稳定,避免尿管堵塞。如果颜色变浑浊或出现血性液体,应该立即前往医院进行冲洗治疗。
4. 定期检查:插尿管后,应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检查。老年人的免疫力较弱,容易发生感染,因此定期检查尤为重要。如果出现发热、盆腔疼痛、尿道口灼热感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5. 其他注意事项:老年男性可能会有前列腺肥大的问题,导致尿管受到挤压从而引起排尿不畅。如果引流不畅,应及时就诊。
本内容由北京积水潭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何峰审核。